今年返程的归途上,没有绿皮火车,也没有烧鸡

这是之前的旧文。

如果不出意外,许多人正在返程的路上,带着春节之后幸福的疲惫,家长里短的叮嘱,大包小包的祝福,登上高铁,去机场,或者自驾车回到打拼的城市。你们可能在候车的间隙,打开这个文章,重温一下几十年前的绿皮火车,以及火车上的不怎么好吃却印象独特的烧鸡往事,轻轻微笑,或者高抬贵手,转给当年的同学,玩伴,朋友。

可是意外总是更早到来。今年返程的归途上,没有绿皮火车,也没有烧鸡。我们所面对的境遇,全部话题,都在谈论一场疫情。是啊,都是大事儿,生死一线,奋力防疫,红十字不红,官庸吏顽,漏洞百出,断路封城,百业枯竭,有家不能回,路有冻死骨……太难了。

日子还是要一天一天过,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吃。疫情总会过去,它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。

希望在关注疫情的焦虑间隙,读读这个油脂芬芳的文章,怀念一下曾经的往事。那时候,我们缓慢,质朴,有烧鸡陪伴,脸上还有青春光泽。

—— 小宽

1

绿皮火车,在中国大地上逐渐消失的符号,其实一直藏在一代中国人的基因中,如同饥饿。在过去几十年漫长的岁月中,缓慢、拥挤、陌生又熟络、种种气味杂糅、五湖四海的口音、啤酒与烧鸡的绿皮车厢里,呈现着一个真实中国的图景。

摄影家王福春有一本影像集《火车上的中国人》,记录了 1987 年到 2000 年,20 多年的绿皮火车里的人生百态。有时候我会翻出这本书看看,其实我小时候没有太多机会坐绿皮火车出门远行,在我小时候,绿皮火车代表着远方。

△王福春:《火车上的中国人》

有时候许多人会怀念绿皮车厢里的食物。最被人经常提及的是烧鸡,烧鸡成为某种象征。没有在绿皮火车里吃过烧鸡的人,不足以谈论人生。

2

中国的 " 四大名鸡 " 都与火车相关:沟帮子烧鸡、德州扒鸡、道口烧鸡、符离集烧鸡。如果从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地图上看,就可以看到这四只鸡与铁路枢纽的关联:

沟帮子在辽宁锦州,位于东北两条重要铁路的交汇处:沈海铁路(沈阳—山海关)、沟海线(沟帮子-海城),一个是东北通往关内的枢纽,一个是东北去大连旅顺的通路。

△沟帮子火车站

山东德州则在京沪铁路(北京-上海)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,无论是铁路和水路,德州都是必经之地。

△ 1980 年代途径德州火车站的乘客在抢购扒鸡

安徽宿州符离集也是交通要道,同样在京沪铁路的枢纽,以及唐宋大运河的交汇处。在淮海一带,处于枢纽地位。纪录片导演陈晓卿就是符离集人,他小时候吃着符离集烧鸡长大,据他考据,符离集烧鸡的真实起源是源于抗日时期,距今不过大几十年。

△符离集烧鸡

道口,则位于河南豫北滑县道口,这也是东西南北两条铁路交汇之地,焦作煤矿外运需要经过道清铁路,南北走向的京广铁路也是从此经过。

△道口烧鸡

四只鸡,与铁路上的中国成为一种微妙的共振。在遥远的七八十年代,坐火车出远门,其身份与地位相当于如今坐飞机头等舱。一次远门,可能要在绿皮车厢里摇晃几天几夜,在几天几夜的过程之中,吃喝拉撒必不可免,当时并没有工业化的包装食品,在路上除了携带的干粮与茶叶蛋,最体面的食物就是在站台停留时,蜂拥而上的小贩售卖的烧鸡。

3

这烧鸡在当时,不仅仅是一只鸡,而是坐在局促的绿皮车厢里,周围挤满了人,在众目睽睽之下,你悠然自得,轻轻撕扯下一条油腻芬芳的鸡腿,一定要撕,不是拆,也不是剁,不是斩,(所谓烧鸡还是扒鸡,本质都差不多,油亮,浓香,拆骨)。

△在火车上正确的吃鸡姿势是 " 撕 "

鸡肉的香味如此出挑,原本的车厢里充溢着沆瀣一气浑浊气味:炒货味、人肉味、花露水味、痱子粉味、尿骚味、放屁的硫化物味、几个月没有洗澡的腋窝味、饱嗝味、劣质香烟味……浑浊气味的交响乐中,忽然传来一股明亮激越的烧鸡的香味,如同在沉郁的大提琴中飘来小提琴的欢快,这种香味没有侵略性,香味沉郁,妩媚,更为持久,从鸡皮、鸡肉、甚至鸡骨头的缝隙里,丝丝入扣的传递,经久不散,周遭人的眼神有意无意的盯着你,盯着你蠕动的嘴,盯着你手里越来越少的烧鸡,静静倾听,似乎还有一阵阵身边传来的腹腔蠕动咕隆咕隆的声音,吞咽口水的声音 ......

此时还应该有一点酒,啤酒显得豪迈,倒在一个搪瓷缸子里,洁白的泡沫泛起一阵阵炫耀,一仰脖一饮而饮,如果是闷热的车厢,没有冰箱,啤酒显得温吞,最好的是白酒,倒出一小杯,酒香具有颠覆的香味,具有侵略性,如同挑衅,如同在弦乐之中加入一阵鼓点,喝酒时要含在口腔里,发出 " 滋 " 的一声叹息,紧接着是 " 叭 " 的一下吧唧嘴,此时意犹未尽,白酒入喉,紧随其后的是 " 哈 " 的一口叹息,犹如高潮逝去,爱情凋落的感怀。" 哈 " 的一声,其实也是一个序幕,代表着下一个轮回,你的手继续伸向那一只传奇的烧鸡,另外一只鸡腿已经在静静等待……(写到此处,不禁吞咽了一下口水)

那个年代的一只烧鸡,犹如吴秀波的前女友陈昱霖在网上晒出来的各种名表和包包,私人飞机和名酒。

4

这只鸡也不仅仅是一只鸡,还是社交圣物。漫长的绿皮车厢的旅程,如果你是孤身一人,刚好对面坐着的是你不怎么烦的人,邀请他和你一起吃一只鸡,在漫长的旅程中,你们将会成无话不谈的朋友。

在我 2000 年前坐绿皮车厢的有限记忆中,凭借一只烧鸡,我跟皮革厂的小老板混得火热,他告诉我不同皮质不同颜色的构成;也跟带着孩子去北京挑战吉尼斯纪录的父亲谈上话,她女儿可以不间断的翻跟斗,在拥挤的车厢里也给我们表演一下;还跟秦皇岛的酒吧女老板约定有空去他们酒吧看人妖表演;也跟四川籍的姑娘眉来眼去,她要去成都做家政。只不过那时没有微信,没有扫一扫,甚至没有手机,也没有 BP 机。有的仅仅是烧鸡,烧鸡就是火车上的战斗机。

△在交友软件还没有普及的年代,烧鸡就是旅途中的社交圣物

更久远一些的记忆则是第一次跟随父亲一起乘坐绿皮火车。车到了一个小站,尚未进站,汽笛声响,许多小贩跟着没有停稳的火车奔跑,他们拿着烧鸡、矿泉水、茶叶蛋以及啤酒,火腿肠。我父亲跟我说:" 你坐在这里别动,我去买一只烧鸡。"

△小贩们推着装满食物的小车随火车奔跑叫卖,是绿皮火车年代独特的风景

他片刻消失在人群中,我还瘦小,穿着妈妈手打的毛衣,看护着行李架上的大包小包,第一次出门的我小心地等他回来,等待他手里抓着一只油亮芬芳的烧鸡回来。

那种感觉我总是想起朱自清的《背影》。他的父亲对他说:" 我买几个橘子去。你就在此地,不要走动。"

文 | 小宽

图 | 部分来自网络

一大口美食榜

爱吃的人总会相遇。